有機廢氣在反應器中經高壓聚能放電成為高溫等離子體。處理過程中氣體由常溫急劇上升至近3千度高溫,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有機物質的裂解過程。
高溫等離子技術的實質是焚燒,有機物在反應器中經高溫焚燒生成二氧化碳、水等單質物質,不含有機物,不具可燃性。
高溫等離子處理廢氣屬于直燃式對廢氣高溫焚燒處理,廢氣濃度以投料峰值為上限,廢氣在管道內核心焚燒區域流速20M/S,直燃式焚燒方式決定了濃度的穩定,高溫等離子焚燒設備主體對于廢氣沒有壓縮過程,不存在廢氣濃度變化或者增加濃度的途徑,所處理廢氣濃度一直在可控范圍內,也就是設計處理廢氣的燃爆極限以下。
低溫等離子利用高能電子、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使部分污染物分子發生分解,達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。(注:低溫等離子體相對于高溫等離子體而言,近于常溫。)
低溫等離子技術因其能量低,只能擊碎大分子團,而無法完全分解有機物。
經低溫等離子處理后的有機廢氣,有機物含量變化很小,低溫等離子處理手段主要在10-15米管道內釋放低溫等離子體與廢氣分子結合緩慢氧化,管道內氣體濃度隨著時間上漲,存在很大安全隱患,對于廢氣的濃度不可控,管道內氣體堆積濃度上漲達到一定極限極易產生危險。